北京,2025年——中国篮球协会日前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邀请各队推荐优秀本土球员,作为2025年男篮亚洲杯国家队阵容的候选人才,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新周期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旨在通过拓宽选材渠道、凝聚俱乐部智慧,组建最具竞争力的队伍,迎接即将到来的亚洲篮球顶级赛事。
深化体教融合与俱乐部协同机制

据了解,此次推荐工作覆盖所有20家CBA俱乐部,每家俱乐部可推荐1至3名本土球员,推荐标准不仅关注球员本赛季的技术统计和场上表现,更着重考察其国际比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中国篮协在通知中明确指出,希望各俱乐部从国家荣誉出发,本着公正、专业的态度推荐真正具备国家队实力的球员。
这一选拔机制的创新在于将俱乐部一线教练和管理层的实战观察纳入国家选材体系,辽宁飞豹、新疆广汇、浙江金牛等传统强队以及新兴力量如青岛雄鹰、南京同曦均已收到通知,并开始内部评议工作,多位俱乐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履行推荐责任,把最具潜力和即战力的球员输送到国家队平台。
新周期备战策略的三大转向
本次选拔方式调整背后,体现了中国篮协在新周期的三大战略转向:
从“短期集训”向“长期跟踪”转变,通过俱乐部推荐机制,国家队教练组能够更早锁定目标球员,进行持续性观察和数据分析,避免过往大赛前仓促组队的被动局面。
从“明星依赖”向“体系构建”转变,在易建联等黄金一代球员逐渐退出国家队后,篮协着力打造不再依赖单个球星的新体系,而是通过位置互补、功能适配构建整体战斗力。
第三,从“封闭选拔”向“开放举贤”转变,邀请俱乐部参与推荐,既是对俱乐部青训成果的尊重,也能有效防止优秀人才因各种原因被遗漏,特别是那些在数据上不突出但战术价值特殊的球员。
技术分析与位置竞争格局
根据目前CBA联赛表现,各位置已涌现出多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内线方面,周琦、王哲林等经验丰富的球员仍是中流砥柱,但新生代中锋余嘉豪、李禄曈通过联赛磨练已显露出接班潜力,空间型四号位球员如胡金秋的技术特点在现代篮球体系中价值凸显。
锋线竞争尤为激烈,张镇麟、曾凡博等美式训练体系培养的球员身体条件出色,而齐麟、朱俊龙等则在攻防均衡性上表现突出,如何组建兼具运动能力、投射稳定性和防守多功能性的锋线群,将是教练组面临的重要课题。
后卫线上,赵继伟、孙铭徽等老将经验丰富,而廖三宁、崔晓龙等新生代控卫正快速成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赛季多项数据统计显示,国产后卫在三分命中率和助攻失误比上均有提升,这为国家队战术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
国际背景与亚洲篮坛新格局
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于明年7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随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亚洲篮联,亚洲篮球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上届赛事中,中国男篮位列第八,创下队史第二差战绩,这一结果促使中国篮球界进行全面反思与改革。
日本男篮在世界杯上的突破表现、菲律宾归化球员计划的成功,以及黎巴嫩、伊朗等传统强队的稳步发展,使得亚洲篮坛实力分布更加均衡,中国男篮欲重夺亚洲霸主地位,需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青训体系与国家队的衔接
本次选拔机制改革也是中国篮球青训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CBA联赛推出的一系列青年球员培养政策开始见效,各俱乐部青训投入持续增加,“俱乐部青训-大学篮球-职业联赛”的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
国家队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及其教练团队已开始巡回考察各赛场,他们将结合俱乐部推荐名单和自身观察,于明年三月初步确定50人人才库,随后通过春季集训进一步筛选,最终在六月确定12人正选名单。
俱乐部反应与球员态度
对于篮协的这一举措,各俱乐部普遍表示支持,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表示:“这将有助于国家队选拔到最合适的球员,我们一定会推荐那些技术特点符合国际比赛要求、心理素质过硬的球员。”
多位被问及的球员也表达了对国家队的向往,浙江稠州银行队后卫吴前表示:“每个球员都渴望代表国家出战,如果获得推荐机会,一定会全力以赴展示自己的能力。”上海久事队小将李添荣则说:“国家队是最高荣誉,会努力用表现争取这个机会。”

科技助力与数据评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选拔过程中,中国篮协将首次全面启用“智慧篮球”数据评估系统,该系统整合了球员在CBA联赛中的运动轨迹、投篮热区、防守效率等高阶数据,结合身体机能监测和生物力学分析,为选拔提供科学依据。
篮协还与多家体育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专门的国家队人才评估模型,能够模拟球员在国际比赛中的适应性和战术执行力,降低选材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展望与期待
中国男篮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后,正通过系统化改革寻求复兴之路,这次邀请俱乐部推荐国家队球员的举措,既是选材机制的创新,也是凝聚中国篮球各方力量的共同行动。
随着推荐工作的展开,国家男篮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无论最终哪些球员入选,这一更加开放、透明的选拔过程本身,就标志着中国篮球在专业化、科学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明年的男篮亚洲杯,将是对这套新体系成效的第一次重要检验。
篮球评论员苏群指出:“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机制创新,它让俱乐部在国家队建设中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这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在中国篮球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这次国家队组建不仅关乎一次赛事的成绩,更关系到整个篮球体系的重塑与信心重建,篮球管理中心主任王玄表示:“我们要打造的是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能打硬仗的队伍,这个过程需要所有篮球人的共同努力。”
随着各俱乐部推荐名单的陆续提交,中国男篮的新篇章正缓缓展开,明夏的雅加达,将见证这支全新组建的国家队能否在亚洲赛场重新证明自己,为中国篮球的复兴之路奠定坚实基础。